近年来,市水利局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前置工作的行动力和主动服务的积极性,以为民奉献、敢于担当、直面挑战的意志,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水源、守护安澜河湖、保护水美环境,扎实推进水利发展各项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巩义水安全、水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快引调水工程建设,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
一是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截止目前,从黄河水源地到第一水厂的引水工程大部分已完成,正在进行水厂设备安装和输配水管线铺设,预计今年7月份通水试运行。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市区到各镇镇区供水管网全覆盖,形成“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供水格局,城乡居民饮水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巩义段)的建设步伐,成立专班队伍,充分与各方配合协作,积极汇报沟通,取得支持,创造好的建设环境,项目完成后,可缓解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改善我市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条件。
二、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实施水毁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我市水利修复项目主体建设任务已高质量完成,受损的15座水库已修复到位,全部河道淤塞节点基本消除,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达到灾前水平,所有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夯实了我市防汛基础,全面提升工程防御能力。二是实施伊洛河治理工程,使伊洛河巩义境内防洪标准将整体提升至20年一遇以上,部分重点区域达到50年一遇。减轻洪涝灾害同时,沿河道路的修建和堤防岸坡的绿化、美化,将极大方便沿岸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为沿岸地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防洪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三、构建水系连通新发展格局,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推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一方面,抢抓春季绿化黄金期,全力推进项目四条河道春季绿化、苗木补栽养护工作;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伊洛河两岸绿道贯通、后寺河巩城大桥下游景观及配套设施、灯光亮化、三彩展示馆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后,我市城区涉及的所有河道将完成综合整治,为城市生态修复,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聚焦生态保护,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运行好河长制长效工作机制,以创建幸福河湖为抓手,坚持“全面、率先、扎实、有效”的河长制工作基调,构建“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管河机制,清理河流四乱,实现岸青水绿。
四、举措有度,助力水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优化水利工程招投标手续。积极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接沟通,在发布水利建设工程招标公告时,同步下载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按照《水利部关于暂时调整实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有关条款的通知》(水建设〔2022〕346号)文件要求,取消水利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条件中“监理单位已确定”的前置条件。二是深化应用信用承诺,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允许投标单位提供“资格承诺声明函”,实现主动承诺,简化投标流程。三是规范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将信用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行业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机融合,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依托各业务科室与建管科、质监站开展水利建设项目双随机监督检查和日常水利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四是加强惠企政策宣讲解读,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服务企业“软实力”,聚焦分包企业发展难点、痛点,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切实保障企业效益,全力助推企业平稳发展。五是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行水利实施包容审慎执法监管,依法依规对本部门权责范围内的轻微失信行为进行梳理,对适用“轻微失信行为”范围的,依法依规进行认定,营造审慎宽松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