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市审计局聚焦主责主业,在学法中知法、在普法中守法、在执法中用法,不断提升审计法治化水平,助推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保障学法用法制度化,营造法治化营商氛围。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将法治观念融入日常执法工作中,夯实依法审计基础,铸造知法懂法的专业审计队伍。督促各科室(中心)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审计质量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和执法水平。
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坚持审到哪里,普法宣传到哪里,将普法贯穿审计执法全过程。结合日常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进点、审计实施、审计整改等环节,向被审计单位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其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降低违法风险,使依法行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是加强审计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在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中,重点关注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办事指南规范化、办理条件精细化水平,切实增强政务服务能力。如:在市公安局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关注市公安局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对发现的政务公共信用信息公开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审计整改建议,市公安局完善了政府政务公开网站和办事大厅的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内容,有效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了政府公信力,达到了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工作、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整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