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重点工业园区有4个: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巩义市耐火材料产业园区。
省级产业集聚区两家: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巩义市产业集聚区是全国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位置—巩义市回郭镇,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0.2平方公里。2008年入选我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2010年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省政府评定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被评选为2015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入选2018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名录》。目前,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入驻法人企业8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2家,拥有明泰、顺源、万达、鑫泰、永通5个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铝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汽车舰船轨道交通用铝合金板、铝建筑装饰材料、铝食品包装材料、印刷用铝基材、铝餐厨用具、空调箔、电子箔、LED灯具配件为主的产品结构。全区已建成铸轧生产线175条,热连轧生产线4条,冷轧生产线39条,箔轧生产线27条,年铝精加工能力250万吨。主导产品中电子箔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PS版基占35%以上,空调箔占30%以上,基本主导全国价格定位。2018年集聚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1亿元,其中地方级完成3.3亿元,占目标的118.3%,超额完成51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赶3奔5”目标,明泰铝业、新昌铜业纳税均超过一亿元。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8.6%,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80亿元,均位居全市前列。
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地处郑洛工业走廊中心地带,紧邻巩义新城区,规划面积18.3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范围以站街镇为中心,涵盖河洛镇、紫荆路街道、孝义街道部分区域,涉及25个行政村,人口10.9万人。主要产业:铝加工、新能源和装备制造。2008年入选河南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2013年豫联产业集聚区与站街镇实行机构套合,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共规划豫联铝电、机械装备、陶瓷、高新、物流、文化旅游及商贸7个专业园区。2015年晋升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6年晋升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同时被评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2018年,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从业人员26063人,税收5.3亿元。
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建于2003年10月,北靠黄河,东依伊洛河,省道S312和连霍高速穿境而过,境内有康百万庄园、杜甫陵园、东周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园区属于郑州市专业园区,2012年11月核定为30家郑州市专业园区之一。2015年园区被省工信厅确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主导产业:金属制品和装备制造。园区规划总面积8.5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2平方公里,发展区2平方公里,控制区3.37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共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上市企业一家,即2007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一家: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的巩义市强宏镁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14694万元,占年初任务的104.2%,税收完成14123万元,增速31.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亿元,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0.9%;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409万元,增速22.2%。完成引进巩义市外境内资金106000万元,占目标任务102.2%;省外境内资金86000万元,占目标任务102.1%;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10万美元,占目标任务107.5%。
巩义市耐火材料产业园区,2003年10月在S237省道北山口镇区域内山川村凤凰山的荒山薄地上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经过5年发展,2008年成为郑州市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2009年编制的集聚区6.1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通过评审(巩政文(2010)34号)。其中,起步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2015年被省工信厅批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园区(2018年经省工信厅复验合格)。2018年巩义市耐火材料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2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亿元,税收收入2.2亿元,从业人数3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