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可颖,女,2008年8月出生,巩义市河洛镇实验学校学生。她生活在一个低保家庭,妈妈瘫痪、爸爸残疾,年幼的她担负起了照顾双亲的重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坚强意志,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受到了师生、邻里的交口称赞,被评为巩义市“五星少年”。
4岁起,她努力为妈妈撑起一片晴空
妈妈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爸爸外出打工、时常不能回家,懂事的肖可颖从4岁开始,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拿馒头、水果喂母亲进食。6岁的时候学刷碗,灶台高、够不着,她就踩着小凳子、趴在锅台上,经常弄得浑身是水也要把碗筷刷洗干净。7岁起学做饭,她白净的小脸儿和胳膊时常被沸腾的米汤、飞溅的油滴烫伤,本该是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却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对年幼的可颖而言,每天帮妈妈穿衣、洗漱是最温馨的时刻。难的是帮妈妈如厕,她小小的身躯要支撑起妈妈的全部重量,真是历尽艰难!担心妈妈失去平衡可能摔倒,她就拼尽全力用自己的身体挡护在妈妈身下,被砸倒在地,她就挣扎着站起来,安慰着妈妈,又一次继续。由于长期卧床,妈妈有些关节变形扭曲,非常疼痛。听说按摩可以减轻病痛,课余时间她便学习按摩,每天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帮助妈妈减轻痛苦。她多想让妈妈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啊,不敢奢求快乐的亲子游戏,哪怕走几步也行……
可颖所在的河洛镇初级中学是所寄宿制学校,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每周五放学回家,孝顺的她总是第一时间给母亲喂水喂饭、翻身擦洗、清洁衣物、谈天说地。娴熟到位的动作是十多年来积累的结果,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妈妈撑起了一片晴空。
9岁时,她留下爸爸病床前最让人动容的身影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8月13日下午5点,可颖爸爸肖长松像往常一样在工地忙碌,突如其来的围墙倒塌将其砸成重伤,工友赶快将其送往解放军153医院抢救。那时的可颖刚刚9岁,扛起了照顾妈妈责任的小姑娘,又成了爸爸唯一的依靠!
看着爸爸做完手术痛苦的样子,小姑娘无比心疼,长达半年的住院治疗期间,每逢星期天节假日,她便帮爸爸洗脸刷牙、端屎倒尿。当一个9岁的孩子端着尿盆走向厕所的时候,瘦弱的小身影让人动容,病房里的病友和家属无不为她的孝心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感动:“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康复出院的爸爸留下了终身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依靠在村委打扫卫生和耕种家中的二亩田地维持家用。看着爸爸每天早出晚归,疲惫地拖着一身泥灰倒头就睡,她总是做好饭菜端到眼前,吃过晚饭后把爸爸扶到沙发上,端来一盆热水,把爸爸的脚放进盆里,只想尽快洗去爸爸的辛劳。
人生路上,她用苦难磨砺的乐观眺望诗和远方
可颖是不幸的,家庭的苦难让她过早尝到了生活的辛酸。可颖又是幸运的,她高高擎起苦难磨砺的乐观,带着希望眺望诗和远方。
她从小喜欢读书。读书让她增长了知识,拥有了自信,在阅读中,她能摒弃浮躁,忘我投入。也许,读书未必能改变命运,但可以让梦想插上翅膀。她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学习之余,就和爸爸利用周末和假期捉蝎子、捡知了壳,拿到集市上去卖,所得的钱就来买自己喜欢的书。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她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而强大的。渐渐地,她对书有了深深的眷恋,如饥似渴捧读着喜欢的书,从书中懂得生命的意义,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定位和追求。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她在校努力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目标之星”“优秀班长”“五星好少年”“优秀课代表”“军训标兵”“自律之星”“优秀组长”“学习标兵”“进步之星”等;在学校开展的“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中,她分享的《鸡毛信的故事》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在2023年喜迎国庆“颂祖国,爱河洛,共筑家国情”校园文化征文书画赛中,她的征文《吾有所爱,其名华夏》被评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