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镇早在建镇之初,就树立新风公约,消除陈规陋习,促进乡风文明建设。37年以来,坚持每年开展两次以“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以“下评上”取代传统的“上考下”,化“群众有事上访”为“平时积极沟通”,化“领导拍板”为“群众决策”,汇聚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各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制订理事会章程,理事会成员由社区干部和1名乡贤担任,对居民红白事办理实行管理和监督,家庭红白事杜绝大操大办,一律简办。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竹林镇党委组织各支部、各单位进行了广泛讨论,六易其稿,四上四下进行讨论,在各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基础上,最终出台了20条《竹林新风公约》,对婚丧嫁娶、社会道德、传统孝道、党员干部行为等进行了规范,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杜绝铺张浪费,并从2014年7月1号正式开始实行,其内容中规定,家中办红白事不带乡亲,礼金不超100元,婚车不准超10辆,办白事唢呐班只准请一班等。在随后进行的上半年“三评”活动中,全镇党员干群充分讨论,建议镇党委在全镇家家户户张贴,要求每家每户都要执行新风公约,特别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党员干部带头落实,人人自觉落实,效果非常明显。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显眼位置挂上,只要听说哪家办宴席,镇干部会带着镇电视台记者前去“监督拍摄”,超标的一律曝光、处罚,很快就杜绝了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现象,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称赞。
近年来,竹林镇又通过日常积分和年度积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积分制”的激励方式推动移风易俗。评分内容包括环境整治、摒弃陈规陋习,树立婚事新办、丧事俭办观念等,通过积分制管理,提高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从而做到村风好,民风好。积分制管理是竹林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取得新成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以新风公约为主体,积分制管理制度为补充双管齐下,为的就是引领村民参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倡导文明、节俭、健康新风尚。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竹林镇将进一步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