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永安路街道近年来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文化素养提升等活动,绘就“红色”炽热、“绿色”盎然、“古色”厚重的三色画卷。
红色打底,志愿群体不断壮大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工作,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永安路街道组织志愿者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在永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活动室里,一群热爱戏曲的大爷大妈在老师带领下唱得正欢。“连孙子都开始夸我多才多艺了。”一位正唱得起劲儿的大妈说,自从街道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她就变忙了,跳舞、唱歌、书法等兴趣课程,都能在这儿学到。“以前我带大家唱红色戏曲,总受天气限制,实践所提供了专门的教室场地,有空调、有热水,方便多了。”领队的文艺志愿者付老师说。
除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以外,还通过“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评选、“星级文明户”授牌、优秀家风家训故事征集等方式引领乡风文明。
建设一大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农村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身穿红色马甲的乡村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永安路街道志愿服务各具特色,向上向善成为村民的自觉遵循。
为严防疫情输入,做好基层防控,巩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出“文明使者‘巩’卫健康”的倡议。今年以来,永安路街道累计1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响应,开展入户摸排、隔离人员看护、路口卡点防控等志愿服务,“志愿红”遍及街道各个角落。
绿色泼墨,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人居环境整治根本上要提升群众意识。”永安路街道后泉沟村党总支书记张中成说。永安路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的宣传力度,利用固定广播宣传喇叭、车载喇叭以及网格员手持小喇叭共22个,不间断播放人居环境宣传录音。走访发放宣传单500多份,并通过各村组微信群进行宣传,达到家喻户晓。让群众观念、思想、习惯得以改变,最大程度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群众内生动力。自主开展“卫生大清洁”,“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等活动,形成全社会高度关注、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时广大志愿者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协助政府以“针”功夫推进全街道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出动机械40余台次,发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保洁人员2000余人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对道路两侧、背街小巷进行精细化清理,对车辆乱停乱放进行整治,对破损软体广告、宣传版面进行维护。通过整治,居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不但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群众的精神面也貌焕然一新。
古色增韵,历史文化日益深厚
永安路街道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宋陵中宋真宗永定陵、一代名相包拯墓、陪葬真宗的李后和刘后等陵寝分布于此。近年来,街道以传播历史文化为抓手,依托包拯廉政文化打造“孝廉园”,向群众诠释着孝、廉两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立百姓宣讲团,由百姓名嘴、村组干部、优秀青年组成的宣讲团讲述本地历史故事、党的创新理论、文明礼仪知识、科学知识等,引导居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今年以来,开展宣讲15场次。
依托辖区龙福白瓷,积极促进白瓷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进一步推进河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打造了白瓷产品陆羽茶器、白瓷雕塑赵匡胤像、杜甫像、常香玉像、飞天等经典作品。结合3D打印、激光雕刻等现代工艺和现代科技,对传统巩义白瓷进行延伸式和创新式开发制造。不仅可以满足鉴赏欣赏的需求,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和使用到白瓷产品,真正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