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高质量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创建 正文
文明创建
巩义这些地方有了新面貌 法宝是……
来源:巩义融媒  时间:2021-10-04 17:24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村规民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金钥匙”。

近年来,我市涉村镇、大峪沟镇等地利用村规民约构建出文明村镇新风尚。

涉村镇

近年来,涉村镇立足实际,以修订、推行“村规民约”为抓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培育文明乡风,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几年,涉村镇村民们有乱扔乱倒垃圾的习惯,公路两旁、林间地头,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为解决村民们乱扔垃圾的问题,涉村镇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在公路两旁增设分类垃圾箱,并将倒垃圾、要入桶、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等载体进行宣传,引领文明新风尚。

“喜事新办不铺张、丧事简办合伦常、勤俭节约不浪费……”各村将大操大办,低俗婚闹,薄养厚葬等纳入《村规民约》,曾经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低俗婚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不比厚葬比厚养,不比彩礼比家风”的风气逐渐形成。

“小村约”撬动“大治理”。涉村镇围绕《村规民约》,积极开展“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并将评选表彰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158名先进典型,全覆盖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制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治理、培树新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自治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局面。

大峪沟镇

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省级文明镇大峪沟镇通过设立村规民约、宣讲村规民约,破除农村陈规陋习,让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让文明乡村遍开文明之花。

大峪沟镇22个村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提炼优良传统,依法依规修订完善操作性强、体现农民意愿、朗朗上口,入脑入心的村规民约。今年,又及时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内容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对原先的天价彩礼、大摆宴席、铺张浪费、拒绝赡养老人、环境脏乱差等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抵制和约束,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力营造了文明、有序的美丽乡村创建氛围。

新的《村规民约》内容涉及大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又由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安排志愿者广泛宣讲。在大峪沟镇各村的醒目位置,都将村规民约上墙上心。大家普遍反感的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旧俗写进村规民约,让村民有了行为标准。杨里村用自制的油桶做道具传唱《村规民约歌》,每次镇村晚会都广泛传唱,让村规民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钟岭村用快板形式宣传《村规民约歌》,使村规民约人人熟记于心。大家对新的《村规民约》知晓率高,接受度深。

村规民约,让群众参与成为凝聚人心的指示灯。薛庄村在村主干道设置“薛庄三问”:“你在薛庄吗?你是薛庄村人吗?你愿意为薛庄村出一份力吗?”以此增强群众归属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自寻、自拍、自生情,自爱、自治、自有梦”摄影大赛,让群众发现家乡美,身边美,整个活动共收集照片200余幅,参观人数达到1000余人。

村规民约,让家风家训成为为人处世的引路牌。各村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让优秀家风家训这种无形的力量延伸到村里的每个角落,深入家家户户。董陵村积极建设“和美董陵家风家训主题文化园”、每家每户挂上自己家的家风家训,推动整个村子风气的好转,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活力。

村规民约,让文明庭院成为内外兼修的助推器。大峪沟镇引领广大农户从家庭做起,以“小家”促“大家”,以“小美”促“大美”。钟岭村广泛开展“文明庭院”创建活动,在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文明浸润,让乡村从“墙外”美到“墙里”。

村规民约,让文明乡风成为美丽乡村的新风尚。大峪沟镇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乡村光荣榜”人物评选,倡导善行义举,促进乡风民风美起来,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优秀的村规民约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村民改变言行举止,浸润着新时代的好乡风。如今,在大峪沟镇各村,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着大峪沟镇在巩义市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工作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