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创建高质量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创建 正文
文明创建
教育局: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来源:教育局  时间:2020-11-27 14:52

垃圾分类,利国惠民。为打造“生态美、文化美、人居美、产业美”新巩义,教育局采取多种举措,持续推进全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和深入。

一是高度重视,大力宣传。

2019年10月以来,全市230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垃圾分类工作,发放《垃圾分类知识手册》1万份,全市各学校和二级机构配置4色分类垃圾桶300组;各中小学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5000余次。各学校深入发动,全员参与,师生积极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利用美篇、校讯通、班级群、电子屏、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宣传10万余次。

二是订立制度,落实责任。

教育局建立了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每半年开展1次专项检查;各校都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并公告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的投放地点、方式等;各校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主抓落实,各部门、各年级负责人具体实施;各校都建立了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联络员制度,及时上报情况和沟通,建立了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台账,每日登记责任区内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记录责任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类别、数量、去向等。

三是寻求长效,深入人心。

2020年7月郑州市教育局为该局配备垃圾分类读本64300本,8月份垃圾分类读本全市各校学校已经分配到位。使垃圾分类知识学习从“零敲碎打式”向“必修式”转变;广泛组织各学校开展以垃圾分类为题材的演讲、绘画、游戏、知识竞赛、科普剧展演等活动,并鼓励学校结合环保日、科普日或党团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机关、社区、公共场所等宣传、协助垃圾分类;要求各校建立学校、家长、社区联动机制,开展“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活动,将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学生向家庭、社区、社会扩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目的;各校每个班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垃圾分类教育的课堂教学、科普教育或课外实践活动,将生活垃圾教育常态化,从而使此项工作走入每个师生的内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