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近年来,巩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获评全国文明家庭1户,河南省文明家庭2户,郑州市文明家庭6户;评选表彰3届巩义市文明家庭80户,用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以良好家风带动社风民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激发文明家庭创建活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进家庭,巩义市文明办推出“文明家庭”风采系列展播,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巩义市文明家庭——刘艳芳家庭
刘艳芳家庭,永安路街道后泉沟村居民。结婚几十年来,他们夫妻俩在工作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照顾老人、子女。幸福的家庭给他们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如今六十多岁的刘艳芳,在村子里将热爱舞蹈及健身的妇女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广场舞舞蹈队,几年来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带领本村妇女勤学苦练,相继参加了市里、街道里、村里组织的各项舞蹈比赛及全市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的表演节目。他们夫妻两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以“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为幸福,在奉献他人的同时也为子女做了好榜样,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文明家庭。
巩义市文明家庭——牛丙恩家庭
牛丙恩家庭,站街镇老城村居民。牛氏家族是站街镇老城村的大家族,家族“醇厚勤业、善良忠厚”的家风已经传承了五代人。牛丙恩家庭传承了家族的家风,牛丙恩曾任老城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认为群众选自己出来,就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凡是自己能办到的合情合理事,从不对群众说不。牛丙恩妻子、儿子、儿媳在家务农,日常家庭生活中难免有些事情会意见相左,但是牛丙恩家庭从来都是相互商量着解决的,从来没有因为一件事情起过争执、红过脸,一家人和和美美得到了全村人好评。
巩义市文明家庭——姜利敏家庭
姜利敏家庭,站街镇贺尧村居民。2003年,姜利敏的母亲患瘫痪卧床不起,为照顾母亲,她说通丈夫,全家从洛口村迁到贺尧娘家,同母亲睡一张床,几乎天天和衣而睡,一晚上要为母亲换十几次尿布。每天为母亲穿衣、喂饭、洗澡、泡脚,还擦屎刮尿,换洗衣服床单。母亲长期卧床,肠胃蠕动差,四、五天不解大便憋的难受,利敏就带上手套下手挖、扣出大便,使母亲好受些。后来,在送走母亲不足两周,父亲又病倒了住进医院,丈夫要上班,伺候父亲的事,落在姜利敏一人身上,她从无怨言。丈夫下班、歇班也帮利敏照顾老人。在母亲的影响下,姜利敏儿子照顾爷爷很细心,端饭、洗脚、推车晒太阳,件件做的都很周到。老人现在见人就说:“女儿、女婿、外孙都是孝子,没有他们伺候,我早就不在人世啦”。姜利敏一家的事迹为乡里人称道,是敬老爱老的典范。
巩义市文明家庭——费永宽家庭
费永宽家庭,站街镇集沟村居民。费永宽曾在生产队当会计,他不仅帐头清,而且从不马虎。后来学理发,他手艺好讲诚信,深受大家欢迎。他常教育女儿“办事讲诚信,处人要厚道,靠自己实干,照样自食其力”。费永宽的老伴王会玲做的一手好针线,几十年帮助乡邻做小孩衣服。费永宽的儿子费金西,在铝厂电解车间当班长,他为人忠厚办事实在,车间安排加班每次少不了他,别人让替班再累都爽快答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年年评为先进。儿媳刘香丽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公爹有病住院她精心伺候,儿媳胜过亲闺女,一家人和谐共处,其乐融融。
巩义市文明家庭——杨树民家庭
杨树民家庭,芝田镇芝田村居民。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杨树民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成家后和老伴儿精心照顾两位老人,养老送终。杨树民兄弟瘫痪在床,杨树民儿子经过六百个日夜的康复训练,使小叔重新站立;老伴儿患病在床,行动迟缓,大小便失禁,儿子、儿媳一日三餐、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无微不至,媳妇学会了护理知识,药膳制作精心护理,孙子孙媳秉承家风帮忙照顾,将爱一直传递。
巩义市级文明家庭——李建贡家庭
李建贡家庭,竹林镇顺河街社区居民。他的妻子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他们生活几十年来,共同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他们一家四世同堂,上有公婆,下有儿孙,其乐融融,和谐美满。孝敬老人,不论大人小孩对老人都是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给老人以最大的安慰。老母亲今年快100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康,步履稳健。自家和睦的同时,他们注重邻里关系的处理。经常对儿媳说“远亲不如近邻,打开墙就是一家人”,和邻居相处,互帮互助深受邻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