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近年来,巩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获评全国文明家庭1户,河南省文明家庭2户,郑州市文明家庭6户;评选表彰3届巩义市文明家庭80户,用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以良好家风带动社风民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激发文明家庭创建活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进家庭,巩义市文明办推出“文明家庭”风采系列展播,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巩义市文明家庭——杨殿鸽家庭
杨殿鸽家庭,鲁庄镇东侯村村民。她的家庭婆媳和睦,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杨殿鸽作为一名村委干部,负责村里民政、社保、妇联、扶贫、电子商务等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同时她常年侍奉瘫痪在床的丈夫,对待年迈多病的老人孝敬有加,勤于侍奉,言传身教使得儿子和女儿也是勤劳孝顺,他们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乡亲们无不夸赞。
巩义市文明家庭——张秀琴家庭
张秀琴家庭,米河镇半个店村村民。张秀琴,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不为名不为利,无怨无悔地做着自己“份内”的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子女、邻里做出了榜样。张秀琴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在本村落户,女儿婆婆家的情况有些特殊:公公早逝,婆婆改嫁,留下年迈的祖父祖母需要人照顾。针对这个问题,张秀琴夫妻商量后,将两位老人接到离家很近的地方,做饭洗衣,和女儿一起二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老人,左邻右舍人人称赞。两位老人都是八十多岁高龄安详的离世。女儿女婿受她的影响,夫妻二人在家互敬互爱,在外和睦邻里,乐于助人,深受好评。
巩义市文明家庭——张改莲家庭
张改莲家庭,米河镇苇园村村民。她生活清贫,但是家庭和睦,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的婆婆因发生车祸一直处于植物人的状态,因经济所困只能在家中进行保守治疗。婆婆只能吃流食,张改莲就每天用针管喂食婆婆吃饭,婆婆整天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张改莲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端屎端尿为婆婆擦身体防止长褥疮,不仅如此还天天给婆婆进行按摩。十多年来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其婆婆从最初的植物人状态恢复到现在可以扶着椅子进行站立,而且还可以与人简单的交流。虽然现在意识还不太清楚但是她只记得儿媳张改莲,亲如母女。张改莲悉心照料其婆婆,事迹感人,情动乡邻,受到乡亲们的高度评价。
巩义市文明家庭——田玉仓家庭
田玉仓家庭,米河镇水头村村民。田玉仓的岳母70多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十几年来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明白脱衣、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他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老人换衣服,帮他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弄脏的衣裤,还特意让他的妻子辞职在家照顾老人。上有痴呆瘫痪的老人,下有上学的学生,妻子又辞职在家,生活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他的肩上,但他依然无怨无悔,一如既往的操持着这个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也不太好,为了家人,他依然坚持工作,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
巩义市文明家庭——王利双家庭
王利双家庭,涉村镇东安村村民,一个团结和睦,孝顺老人的农村家庭。因哥嫂工作忙,年迈的婆婆体弱多病经常住院,王利双夫妇就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求医问药,嘘寒问暖,从无半句怨言,孝敬婆婆二十年如一日。兄弟妯娌之间和睦相处、同甘共苦,二嫂、三嫂生病其余家庭成员不分你我精心照顾,妯娌之间遇事相互扶持从无怨言,家庭和睦团结,给村邻作出了表率,受到了众乡亲的好评。
巩义市级文明家庭——张良化家庭
张良化家庭,小关镇龙门村村民。全家祖孙三代40余口人,是远近闻名的大家庭,其家庭以“德”治家、勤俭励志、家风浓厚。张良化兄弟六人和睦共处,其中弟兄三人共同经营家族企业。一个拥有祖孙三代40余口的大家庭,共培育出10个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常聚常聊,结伴外游。其家为人处世低调,在事业上勤勤恳恳,生活中文明向上,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是群众认可的模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