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获评全国文明家庭1户,河南省文明家庭2户,郑州市文明家庭9户;评选表彰5届巩义市文明家庭124户。用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以良好家风带动社风民风,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
9月30日下午,我市举行了第十一届孝老爱亲、第五届文明家庭、第三届乡村光荣榜人物表彰会议,表彰会上,24户家庭荣获第五届巩义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我们将为大家分期展播这些文明家庭的模范事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期,学习他们幸福和睦的秘诀吧!
巩义市文明家庭--胡艳红家庭
胡艳红家庭,巩义市新华路街道育英街社区。一家人团结融洽,幸福美满。胡艳红作为楼长,积极参与楼院管理工作,无畏严寒酷暑,骑车奔波于房产局及相关单位,只为解决楼院居民房产证办理问题。丈夫马建克作为一名米河镇政府机关干部,在7.20暴雨期间,积极担当、冲锋在前,参与到抢险救灾一线。夫妻二人孝顺父母,面对突发脑梗的母亲,守护床前、日夜照料,挤出时间给予父母最大的陪伴。他们教子有方,耳濡目染下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多次被评为“巩义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结婚20年来,夫妻二人恩爱和睦,崇德向善,一家人始终坚持让道德之风沁润家庭,让文明之风引领家庭幸福。
巩义市文明家庭--王福康家庭
王福康家庭,巩义市杜甫路街道建设路社区。在这个幸福温馨的五口之家里,家庭成员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中他们互敬互爱,和和睦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王福康和睦四邻、无私奉献,作为楼院长他总是通过自身的微薄之力为邻里、为社区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妻子张红利热心公益,经常到市文化广场、敬老院进行豫剧表演,多次荣获市戏曲文化艺术节“优秀演员”称号。儿子王震作为神鹰救援队的成员,曾和队员徒步两日到大峪沟镇钟岭村搜救走失老人。特别是在7.20防汛救灾期间,他不顾即将临产的妻子,奔波在米河镇、大峪沟镇、小关镇等受灾地开展紧急救援,被大峪沟镇钟岭村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巩义市文明家庭--张延蕊家庭
张延蕊家庭,巩义市永安路街道后泉沟村。他们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作为后泉沟村的一名村医,张延蕊常年奔波在病患之间,不畏风雨、昼夜应诊、随叫随到,她良好的医德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丈夫范玉新对她的工作非常支持,为了照顾家庭,主动牺牲自己的事业,作为大车司机的他从来不接出远门的单子,在他心目中,妻子的工作远比他的更有意义,遇见恶劣天气他总是陪妻子一起外出上门应诊。多年来,张延蕊夫妇不忘初心,在后泉沟村默默奉献着,得到了村里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扬,受家风熏陶,子女们从小待人有礼、品学兼优。对于他们来说,舍小家顾大家,正是他们所奉献的精神所在。张延蕊曾被评为巩义市文明市民、该家庭曾被评为后泉沟村“五好家庭”。
巩义市文明家庭--崔文雅家庭
崔文雅家庭,巩义市孝义街道孝北村。该家庭积极创业、热心公益。崔文雅丈夫因病去世后,她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并于2005年创建了“巩义市孝义豫华机械厂”,诚信经营、追求质量,在巩义机械加工领域小有名气。办厂创业的繁忙下,该家庭不忘回馈社会、惠及乡里,曾捐赠6000元为村内修路,连续十年春节期间自费准备米面油等物品,慰问村内60岁以上老人70余人。汛情期间捐献40000余元救灾物资,并组织、带领企业员工参与救灾上百人次;崔文雅家庭以孝为荣、家庭和睦,逢年过节、长辈生日不忘齐聚一堂,庆祝尽孝。邻里和谐,随手帮邻居抬重物、按电梯,一声问候、一个举动,蔓延无限温情。
巩义市文明家庭--张雪景家庭
张雪景家庭,紫荆路街道紫荆路社区。这是一个崇尚文明、互敬互爱的家庭,“我是党员我先上”是张雪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热心公益、真诚待人,积极参与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帮助因7.20受灾的小区居民及商户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时常到辖区看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她以党员的廉洁家风教育后辈,督促家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为社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她的家庭互敬互爱、夫妻和睦,儿子儿媳热情文明、健康上进,赢得了周围群众的赞美,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是社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感染了周围的亲朋好友自觉践行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