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康百万庄园的人都会知道,在栈房区的一个门匾上刻有“洛作智水”四个字。导游会这样解说:“洛”是指洛河,智慧的象征,“水”是康家经商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年康家就是靠漕运起家、兴家,到发家,经营盐业、粮食、棉花、布匹的,所以“洛作智水”就寓意康家明理通达,生意像洛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导游的解说不能说没有道理,可以这样说,洛河成就了康百万,使得康氏家族富裕12代,达400多年之久,换言之,没有洛河,就没有康百万。
康家这个地方背依邙山,前临洛河,有“金龟探水”之称,按照风水学的说法,这里是个风水宝地,不但旺子孙,还旺财运。这一带曾诞生了谢瑞阶、常香玉、陈天然等艺术大师,也曾出过刘镇华、吴桂贤、马晓天等政界、军界人物。康家的发家史也证明此话并非虚言。康家的第一桶金就是从洛河得来的。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攻克洛阳,把福王朱常洵点了天灯。其子朱由崧逃跑,流落淮安,在凤阳总督马士英帮助下建立南明政权,帝号弘光。朱由崧在仓皇逃难途中,一个妃子带着女儿失散,顺洛河而下。康家此时的掌门人康兴隆救了这个妃子。后来得知弘光帝被杀,朱由崧的妃子为躲避凶险,在康店隐姓埋名,安家落户,把女儿嫁给了康兴隆的儿子康复吉,随身带来两个木箱的金银细软也成为康家做生意的本钱。康家在洛河岸边经营客栈,做一些生意。短短几年时间,康家有了四男二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有人说,康朱相配,有糠(康),猪(朱)得以茁壮,有猪(朱),糠(康)得以尽其用,正是天合佳偶。
康家还利用有利条件,在洛河里捕鱼。当年,流传江苏民间的活财神年画上曾有这样的文字:“河南康百万,打鱼在江边,打得多和少,堆得如泰山。”由此可以想象,捕鱼已经成为康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同时,康家取“河洛汇流,太极演绎”灵地深井之水,选饱实之粮,利用土窑洞冬暖夏凉之功效,制成佳酿。据史料记载,当时不只是巩县,整个河南的士绅都以喝康百万的家酒为荣,特别是迎来送往,如果没有康百万的家酒,等于降低了一个档次,特没面子。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回北京时,特意在巩县停留。无疑,又是康百万(时任掌门人康鸿猷)接的驾。喝了康家的家酒后,皇上赐名号“康百万酒”。“康百万酒”从此名扬天下。
生意发展到十二世康大勇时有了重要转折。这个时期是清朝初年,康熙皇帝非常重视漕运,康大勇紧抓机遇,毅然改变传统仕不经商的世俗观念,开辟了自家的船队。康家大小船只应有尽有,最大的船叫做“太平船”,一次可装运货物20万斤。先在康店洛河码头装上货物,然后顺河而下,不过半个时辰便进入黄河,往东到山东贩盐贩粮,往西到陕西贩卖棉花(船行到三门峡,然后利用高脚队运输)。《巩县志》记载:“巩以河洛交流,故船户特别多;又以民艰生计,故榜人(撑船人)特多,创始不可考,有清季全县商船共七八千艘,帆樯林立,往来如织。”所以说,船运成了康家的摇钱树,使得康家富甲三省(河南、山东、陕西)、船行六河(黄河、洛河、泾河、运河、沂河、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盛极一时。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康家的衰败也与洛河、黄河等河流有很大的关系。同治年间,捻军在山东、河南、安徽、天津一带活动频繁。同治皇帝派僧格林沁带兵攻打捻军,铲除异己。无奈,僧格林沁有勇无谋,不懂战法,鲁莽作战,结果在山东曹州被捻军杀死,全军覆没。同治皇帝非常恼火,委任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命令他前去消灭捻军,维持地方安定。曾国藩有多年的打仗经验,研究了捻军的作战特点后,根据地形要势,制订出了一套作战方案:彻底封锁各条河流,把河流上的船只焚烧或凿沉。康道平以大局为重,把康家装粮十万斤以下的船统统一把火烧了,十万斤以上的船用钻子把它们凿漏,沉到河底,以便来日修复启用。曾国藩到底老谋深算,把各条河流封锁后,捻军行动不便,很快陷入了清军的包围,没多久便溃败了。康家的船只都在黄河和大运河上,此次遭受了灭顶之灾,断绝了康家的主要财源。后来,随着铁路的修通,水上船运也失去了固有的优势。这次大河沉船对康家是个最为沉重的打击,也正是“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的最恰当的诠释。
从康家庄园里的楹联上就能看出,康家对洛河是情有独钟的。“耜耕三省当思创业维艰,船行六河须防不世风浪”,三省:指康家田地广阔,船运四通八达;不世:指不平凡。大意是说,即使土地横跨三省,但也想到创业的艰难;虽然航运四通八达,财源广进,但也要防止意外的风浪,预料到世事的艰难。“河以通乾出天宫,洛以流坤吐地府”,河:黄河。洛:洛河;乾:阳或男性;坤:阴或女性。这副楹联既描写了河洛汇流的壮观,又指出了是黄河、洛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有洛水常滋,一帘草色映阶绿;得邙山厚爱,千载家声带桂香”,是说有洛水滋养,生机勃勃,得邙山垂爱,康家美名永播清香,传唱千年,在这里表达了康百万家族深受河洛文化的滋养,才能够兴盛400余年,美名传播广泛。
我想,当年康家的主人在设计“洛作智水”的时候,肯定不像导游解释的那么简单,一定蕴含了多种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洛河的确是一条有智慧的河流,正是因为她不拘小节,能够包容,才汇入黄河,最终流到大海。“洛作智水”,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乐做智水”。康家祖先是希望后世子孙成为一条像洛河一样有智慧的河流,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定执著的精神、恢宏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唯有此,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享受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