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个春节,无数人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宅在家里,不走亲戚不串门,不逛商场不聚会,断绝病毒传播渠道从自身做起,值得点赞。
同样是宅,有的人没病也快把自己憋出病来,“葛优瘫”到沙发上,一遍遍刷手机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越刷越焦虑,有的人却宅出了滋味。网上有位清华博士给家里的宠物猫讲起了函数,温柔且耐心,画面很美引得众多网友围观。
如果说函数“太南了”,不易模仿,那么武汉协和医院夏教授和儿子,为大家拍摄的“预防肺炎”视频,就很具有实操性了。这也很符合一位学者最近提出的“参与式休假”概念,虽说这个节骨眼上,躺床上不动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但这未免过于佛系了,不如发挥点特长,利用互联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参与防控。
宅生活其实并不“窄”,我们可以想到且做到很多打开方式。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练降龙十八掌图谱、对着手机屏幕举杯拜年、隔着阳台划拳聊天,“过了一天猪的生活,才知道猪也不容易”“现在能体会狗的心情了,我也想出去溜溜”……凡此种种虽说是搞笑,但面对艰难,在揪心中,仍不忘幽默一把,便是一种难得的中国式智慧。不禁想到当年汶川地震时的四川人民,他们不就是凭借一种无畏的乐观向上心态,最终走出阴霾、战胜困难的吗?
将心比心,最不愿宅在家里的其实是孩子了,好不容易刚从学校“出笼”,猝不及防又成了家里的“困兽”,我们作为家长,就别再紧锁眉头、莫名恐慌了,不妨给孩子认真讲讲朋友圈里那个“冠状病毒”绘本,解释现在周遭所发生的一切,顺便寓教于乐,把保护野生动物的常识深深种进孩子的心底。
当然,过年的仪式感还是不能少,新衣服穿上,压岁钱给足,一起写写春联、包包饺子、讲讲民俗,抑或是举行一个小小的家庭卡拉OK比赛,在网上晒一晒各家的家务绝活、年夜饭,这其乐融融的家庭时光所蕴含的关爱和希望,是平日里我们因为忙碌往往会忽略、正需要补齐的,更是当下我们最需要的——只要温暖存续,生活终将继续。
警惕理所当然,恐慌却没有必要。相信外边的防疫勇士,而对他们最好的安慰,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活家。尝试着放慢、放松,学着每一天都当成人生奖赏并珍视,补上亲情的课、责任的课、文化的课,有事不怕事,没事别找事,有人担事要感恩。
最后别忘了,宅在家里要时不时打开窗通通风,相信“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