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巩义资讯 工作动态 正文
工作动态
小关镇:多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
来源:小关镇  时间:2023-04-14 10:25

过去一年,小关镇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固根基、稳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有效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三农”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高品质打造人居环境。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工作,着力打造郑州西部人居环境示范镇。坚持“一盘棋”统筹,构建党政正职统筹调度靠前抓、班子成员分领域具体抓,村组干部不打折扣直接抓的工作体系,镇党委统筹全镇资金、项目,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围绕环境整治、节点打造、改水改厕等重点,分别建立专项工作组,各负其责,拔点攻坚;坚持“一站式”督导,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打好督查通报、观摩评比、建账销号、奖优罚劣“组合拳”,每月开展逐“组”观摩,实地督查情况,当场交办问题,限期整改到位,确保闭环处理;坚持“一体化”推进,一村一韵构格局,以“7.20”灾后重建空间重构为契机,依托各村原有的自然条件、产业现状开展综合整治,精心打造一村一景,让村庄环境各具特色、各有风韵,串珠成链,连点成片。

二是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促进农村文明和谐、提升群众根本福祉的重要抓手,完善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水利、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往组覆盖、往户延伸,协调亚投行投资4500万元完成21条水毁道路和4座桥梁的修复建设,5个安置区及配套设施均高质高效完成;聚力产业发展,坚持培强产业经济、打造股份经济、做活服务经济,打造“北部特色种植、中部小微企业园、南部民宿带”发展格局;注重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冯寨菊花、郑沟无花果、南岭杂粮等农作物的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优化便民服务,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公共文化等大力实施“一老一小一青壮”幸福工程,投资170余万元完成水道口、楼子沟、大山怀、段河等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职能,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重塑文明乡风,持续巩固小关镇全国文明镇创建成果,以全国文明村丰门沟村创建为抓手,构建“1+2+3+7”的国家、省、市三级文明创建体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结合独特的乡土文化,成立南岭新村“老兵情”、小关村“凤山寨”等地域鲜明、乡韵悠远的服务百姓品牌,持续推进农村风清气正、化风成俗。

三是高质效推进乡村治理。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我们强化队伍建设,从严管理“一肩挑”背景下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党性觉悟强、发展劲头足、为民服务忧、担当奉献好、美学眼光高、个人品行正、纪律作风严的“七维”头雁队伍,出台《村组干部管理办法》《村民组长“十必须”》,明确奖惩举措,加强履职管理;搭建“六有”体系,要求每个村都组建一支为民代办志愿者服务队,一支环境整治志愿者服务队、一支乡贤调解志愿者服务队、一支具有盈利功能的工匠队伍,每个村都有一个实用性村庄规划,有一块集体建设用地,真正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坚持“四治融合”,以基层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优化网格设置,推进“一格统管”,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的工作流程体系;专班服务城运中心建设,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围绕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和基层服务高频事项,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推进共治共享。

四是高效率推动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改,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为统领,以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改革为抓手,高效整治乱占耕地建房,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农房房地一体宅基地颁证,持续做好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及一户多宅处理,在传承农耕文化、带动集体经济、置换建设用地指标等基础上,较好实现土地资源变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依托巩义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级账务、合作社账务分开运行,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收入台账,做好收支票据、现金流水、转账凭证等原始资料立卷存档,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常态化、运营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发展新型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采取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发展经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资源资产滚动式升值,持续推动特色产业提效、农民增收提速、美丽乡村提优。

下一步,小关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持续激发农村发展动能,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凝心聚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巩义“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扛起小关担当、贡献小关力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