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出台一份通知
事关退役军人职业教育
通知中明确提出
针对退役军人等不同生源
分类施教、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学习需要
要建好国家“学分银行”
推动各种学习成果之间的互认转换
为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分类施教
2020年
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六部门
就曾联合下发通知
指出可对退役军人单独编班
随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
黑龙江、广西、江西等地
均开展退役军人计划单列招生
建立“退役军人班”
退役军人学院
适应退役军人特点
创新弹性学制与灵活教学模式
“分类施教”
是在单独编班的基础上
提高对退役军人的重视程度
扩宽退役军人的教育优待范围
因材施教
接受过部队的锻造
退役军人有自身的优势
据老班长观察
目前各大院校已经开办
经济管理、互联网技术等专业
既符合退役军人优势
也顺应市场就业方向
此次将“因材施教”写入通知
也是鼓励全国各大院校
增设适合退役军人就读的专业
让退役军人的专业选择更加丰富
学习成果互认转换
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指导下
一些省市已经开启了转换工作
以黑龙江为例
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规定:
对于退役军人中
已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
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于职业技能测试
已积累的学习成果(含技术技能)
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
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明确规定
国家建立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并行并举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退役军人
教育培训协调机制
统筹规划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
退役后
要解决的事情有很多
就业和学历是首要
保障退役军人
退有可学、学有所长、长有所用
从政策制定到地方落实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
心往一处想
力往一处使
让广大退役军人
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