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巩义双拥 工作信息 正文
工作信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田又生:弘扬红色精神 守住一世初心
来源:市政务大数据局  时间:2020-06-02 10:51

9月16日,在巩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抗战老兵、河南储备物资管理局离休干部田又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王百姓,全国劳动模范、副厅级干部、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米河镇明月村党总支书记马树忠四位先进典型代表深情讲述自己或身边共产党员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生动的事例、深刻的认识,在现场引起思想震撼、产生深刻共鸣。

他组织群众武装反抗压迫者,

多次潜伏入敌营搞策反,

他是革命的“播种机”,

他就是——田又生。

在很多人眼中,

田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而他自己则说,

这辈子最自豪的是忠诚履行了入党誓词。

今天

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

这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党员田又生的身上,

倾听他的故事,

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我叫田又生,原名康荣富,1925年出生在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小的时候,家境贫苦,父亲是孝义兵工厂的工人,因受国民党的迫害,被判处无期徒刑,母亲离家出走,弟弟被饿死,妹妹无法接受举目无亲的悲惨家庭命运而上吊自杀,那时妹妹只有12岁,我也只好到大伯家放羊,后来到康店地主家当童工。在大伯家里放羊时,大伯家里住了两个国民党军官,这两个军官把我的情况汇报给当时的38军地下党负责人,38军教导队是被毛主席称赞过的“打着国民党的旗号,穿着国民党的衣服,吃着国民党的饭,办着共产党的学校,教导队你们还是第一家”的这样一支队伍,我在这里学习认识了党的多位高级干部,学到了许多革命的道理,我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就是在这里初步形成。

1944年9月,皮定均、徐子荣率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豫西。支队首长让我到豫西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我就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我就担任了巩县抗日二区(涉村区)武委会主任。发展党员、组建农会、扩大民兵、宣传党的政策、开展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我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敌人对我却恨之入骨。

资料图片

1945年8月上旬,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豫西根据地军民也频频出击,还另组建了一支陇海支队,准备出师郑州,解放陇海沿线。我转入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分配到巩县抗日二区工作,创建抗日根据地,建政、建军、建党,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进行倒地运动,恶霸地主对我结下了阶级仇恨。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拂晓,巩县国民党保安团为抓捕我倾巢出动,突袭我昨夜住的竹林村。我向根据地小关村转移,当我躲进老乡家里,老乡示意让我上到棚上,我一看棚上已躲了七八个人,我不认识,但从衣服、表情看,有我们的同志也有老乡。为保护同志和老乡的安全,我走出屋门,挺身面向敌人走去,把敌人堵在巷外,我虽然被捕,但敌军很快撤兵,老乡和同志们获得了安全。在狱中我经受住了酷刑的折磨考验,不怕牺牲,坚持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人把监狱关押的人全部交给了国民党。10月29日,西村镇坞罗村恶霸地主魏公茂,因我减过他的租和息,为泄私愤,魏公茂决定在坞罗魏家祠堂唱戏三天以示庆贺抓住了我,还支上油锅摆上屠刀,扬言要把我千刀万刮,放油锅煎炸,以报阶级仇恨。10月30日,魏公茂派联保处中队长赵昆山带人到巩县监狱,把我和魏庄民兵张松茂五花大绑提了出来。对于死,我并不害怕。自己从一个苦孩子,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反动派最害怕的人,应该自豪。但绝不能白白去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逃出去,继续同敌人斗争。当走到东黑石关,天已经黑了,押解我的人准备在芝田乡公所住一夜。我从保丁嘴里得知要住芝田的信息,心想,这一带地形自己比较熟悉,加上天黑,是逃跑的好机会,必须尽快想办法逃走。我急中生智,谎称天冷,脚已被冻麻,再走会冻死在路上的。押解人怕路上出事交不了差,极不情愿地将他们的羊皮大衣给我披上,趁势遮住了我手上的白麻绳,我边走边将大衣覆盖下的麻绳一点点挣脱开。眼看到了芝田北门,前边的保丁已经进了寨门,我猛地甩掉绳子和大衣,拔腿就跑,敌人的叫骂声、枪声、追赶声响成一片。我冒着刺骨的寒风,赤着脚翻山越岭躲到老井沟姑母家,得知敌人追踪而来,村里响起枪声,我又连夜跑到密县,经人介绍,在密县郭洞煤矿当了矿工。在这里,我虽然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但我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便在这里坚持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工人进行斗争。为了尽早和党组织取得联系,我决定去延安寻找党组织。一路上我与陕西逃荒的老乡结伴而行,沿途讨饭,巧妙地越过敌人的封锁线终于到达延安。为纪念我大难不死,中央组织部就把我原来的名字“康荣福”改成了现在的“田又生”。当年的《解放日报》以“一席血泪话”为题,刊发了我死里逃生的英勇事迹。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我“人民功臣”光荣称号,颁发“人民功臣”奖章一枚。

1951年为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西藏去工作,最后党组织同意了我的要求。西藏是全国最苦的地方,世界罕见。空气稀薄,气压低,呼吸困难,饭煮不熟,水烧不开。在西藏我不畏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参加了解放西藏的工作,并任西藏工委边防党委会统战部副部长、西藏民族学院政治系副主任等职务。在西藏我到过六个地区,翻过喜马拉雅山,到达祖国边防亚东。

资料图片

1974年自西藏内调回河南,我被安排在河南储备物资管理局431、671处工作,1985年离休。

回望巩义历史上的这些旧址和英烈人物,由爱乡而爱国,体会先烈艰苦奋斗、而有所成的不易,建个革命烈士纪念馆,必能为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的同志们提供更多精神给养。80年代后期,我萌发了建巩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念头。于是,我就开始找时任的市领导呼吁建巩义市烈士纪念馆,我告诉他们,巩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当时有革命烈士600多人,把这些英烈的事迹建个纪念馆,纪念他们为新中国建立献出的生命,供人们参观烈士的英勇事迹,让后代人铭记这么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这些先烈就没有今天。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我的建议,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上,决定投资建设巩义市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建成了,为了弘扬先烈精神,我离休后开始着重对革命精神进行宣讲,从1985年原河南物资储备局671处离休至今,我先后担任多个机关的红色教育顾问,几十年来给巩义市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厂矿企业做红色精神教育报告数百场。我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红色精神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不能忘记,更不能丢弃。列宁说,忘记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不知道在巩义大地有过这样悲壮的历史,那就无法真正地爱家和爱国。所以,今天中央要求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行程万里,不能忘来路,饮水思源,更不能忘了初心。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是巩义人,要为巩义作贡献,我要在有生之年,坚持把红色故事讲给后人,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